「与江共生 “绿”满新征程①」擦亮乡村的“美丽IP”-每日消息
2023-04-13 10:26:21来源:天眼新闻

【编者按】

4月7日至10日,在长江经济带省级党报智库联盟、新华日报社主办的“与江共生‘绿’满新征程——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省级党报全媒体行”活动中,来自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、黄河流域以及粤港澳大湾区、海南自贸港、京津冀地区的省级党报记者,深入江苏省宜兴市和溧阳市,沉浸式领略“与江共生,绿色发展”的现实图景。

行走在溧阳、宜兴的乡村,一幅幅江南春光图在大地上渐次展开,浓浓的绿色发展理念无处不在。


(资料图)

美食、游戏、歌舞、摄影……4月8日恰逢周末,一场以“春趣•潼渚”为主题的踏春漫游季在宜兴市潼渚村热闹举行,吸引了数千名游客前来游玩。

小朋友在潼渚村河道边放风筝。

小桥流水人家,诗画田园怡情。村头的油菜花田与清澈的溪流、白墙青瓦的村舍相映成趣,宛如一幅绿韵浓浓的乡村生态画卷。这里不仅景色优美宜居,更充满“智慧”——潼渚村是宜兴首个实施智慧乡村环境一体化服务项目的自然村落。

在潼渚村环境管家一体化管控平台“中控室”,墙上的大屏即时显示各类设备运行、水质监测、生态预警预测、保洁服务等最新数据和视频监控画面,这里已经实现全村污水处理、水质监测、生态预警等环保综合功能的云端管理。

“这里原来是条臭水沟,水体黑臭且严重富营养化。”潼渚村党总支书记蒋振介绍,针对历史形成的黑臭河道、农村污水散排、垃圾乱放等问题,潼渚村率先进行智慧乡村环境一体化治理,构建了“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生态处理、农村面源污染治理、水生态修复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、智慧化管护”五大系统,实现了区域水质持续稳定在地表I类水以上,村里村外河流四季长清,绿荫满园鲜花满野,成为节假日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。

巡河员在清理垃圾。

乡村振兴如何破题?良好生态是支撑点。“村里充分发挥属地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环保产业优势,将园区企业的环保技术产品融入美丽乡村建设,探索‘美丽乡村+生态科技’,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,将潼渚村打造成为环境治理展示新窗口,呈现美丽乡村生态产品的同时,让环境治理方案可复制可推广。”蒋振说。

在潼渚村头金灿灿的油菜花海边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醒目标语与花海、农田、绿树、碧水、村舍相映成趣。漫步河边生态长廊,农田生态沟渠、水生态净化系统、水下生态系统、零碳生态厕所等先进环保设施让人大开眼界。由同济大学团队设计的民宿群已经进入改造阶段,还有多名客商前来考察投资音乐餐吧等业态。如今,村里的“旅游饭”越吃越香,吸引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村创业。

潼渚村全貌。

距离潼渚村约30公里的溧阳市天目湖镇桂林村,山水环绕,春意盎然,也迎来了一波波的踏青赏花客。  

依托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地缘优势,桂林村“围绕特色树差异、围绕田园建场景、围绕乡村做体验”,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,让这座千年古村落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,成为“全国生态文化村”“江苏省最美乡村”。

桂林村。

“我们通过生态修复、设施提升,让荒山变茶山、河塘变湿地,实现村内水系贯通,形成了滨水景观带,极大地改善了村庄面貌。”桂林村桂客文旅销售部经理余沛介绍。

桂林村村民在家中忙碌。

依托绿水青山,桂林山居、安悦天目山居、东野茶舍等总投资300亿元的大项目纷纷落户桂林村,众多旅游项目形成集聚效应,催生出群众自发经营的乡村旅游业态180多家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生态富民,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

小朋友坐在家门口看书。

绿色生态打底,富民产业兴旺,江苏乡村里的“美丽IP”不断被擦亮。2022年,全省174个国家级、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接待游客6022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86亿元,共有乡村旅游经营户1万余户,带动7万人就业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干江东 尚宇杰

编辑 金秋时

标签:

最后一页
中国能建中标中广核宁波东方电缆综合智慧能源项目EPC总承包 世界快资讯

精彩推荐

资讯News

  • 聚焦Policy